日博体育,日博官网

图片

立足岗位展风采|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记山西大同大学2023年教师节“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马志强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3-09-18 15:32:01 阅读量:

?  马志强,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生态研究院北魏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云冈研究》、《北朝研究》主编。以北魏历史、云冈石窟开凿史及石窟造型艺术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1项(在研)、主持完成省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级项目6项。出版《北魏社会政治》、《北魏礼制文化》学术著作2部发表论文60多篇。

       

    在38年的从教、科研、主持编辑学术刊物的生涯中,他讷言敏行,淡泊名利始终坚守初心,立德树人,专注北朝史研究,精编学术刊物。其主持编辑的《云冈研究》于2023年获评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核心期刊,成为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如今,年近六旬的马志强老师仍然怀着挖掘、弘扬古城大同历史文化的信念,在北朝史、云冈学研究的道路上笔耕不辍,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言传身教育桃李

  马志强投身教育事业38年,坚持用心培养每一位学生。做为学校的一名老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以优良的思想品德,真诚对待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学生每一堂课。立德树人、严谨治学、崇尚真理是他一贯的教学态度

  从教以来,马志强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系统教授过《中国古代史》《北魏史》《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论文写作》等多门课程。他结合教学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吸纳新鲜知识,课堂上注重运用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更加注重实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深受学生好评。他经常把学生带到历史遗存、考古现场,利用教学提升科学研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所研奉献给学生。多年来,他指导近百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培养名硕士研究生,其中一人已毕业,成绩优异。

  三十年坚守《北朝研究》

  历史上,北魏在大同建都长达96年,留下了包括云冈石窟在内的大量历史遗存,有着很高的史学研究价值。长期以来,大同作为北魏王朝兴衰历史的见证者,作为大唐盛世的出发地,其历史、文化价值被忽略,甚至被遗忘。从山西大学历史系毕业的马志强,在参加工作不久就把学术研究的目光对准了北朝,对准了云冈。

  《北朝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同创立的第一份学术刊物,主要研究北朝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民族、文学、艺术。上世纪90年代初,在云冈学研究专家、现任云冈研究院日博体育,日博官网书记张焯的引荐下,马志强来到大同知名学者赵一德著名书法家、学者、原大同职业技术学院日博体育,日博官网书记殷宪(《北朝研究主持者身边参与编辑《北朝研究》工作。从此,他与《北朝研究》结下了一生的不了缘。30年来,马志强参与编辑《北朝研究》杂志25期,250万字;与殷宪共同编辑、个人主编《北朝研究》集刊12辑,300万字。

代人30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北朝研究》在学术界的良好口碑大同不仅有北魏都城的辉煌历史,也有挖掘和宣传这段历史的学术刊物,这在国内同类城市绝无仅有正因为大同以殷宪马志强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有一本刊物,才形成了一个北朝历史研究阵地,从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认可,也才有了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北朝史基地”的落地大同、落地山西大同大学的果实从此,作为北魏故都的大同,作为大同市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山西大同大学,北朝历史研究领域,有了分量很重的话语权。

  2018年8月18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北魏研究中心正式落户大同,并在云冈石窟研究院挂牌。这一刻,马志强流下了滚滚热泪。他动情地说:30年的支撑,30年的持续,是为了报答赵一德、殷宪老师的教诲和厚爱,报答学校领导的信任和尊重,也是完成前辈未尽事业,更是坚守一份责任认识大同宣传大同,需要传承,需要薪火相传。我这样做,只是为挖掘和弘扬大同丰富而厚重的北魏历史文化擂鼓助威、摇旗呐喊,尽一个历史学者的专业情怀和学术担当。

  精编《云冈研究》创一流

  马志强与殷宪主编的《北朝研究》为新刊《云冈研究》的创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科的建设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云冈石窟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云冈学的重要指示精神,山西大同大学成立了云冈学学院和云冈文化生态研究院,积极申办学术刊物《云冈研究》并获得批准当时正在参与山西大同大学和大同市建构云冈学学科工作马志强受命担任了新创刊的《云冈研究》的首任主编。

  刊物新创,面临着任务重、稿源缺、办刊定位难、人员少、时间紧等一系列问题。马志强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迎难而上,朝着谋划好的目标砥砺前行。

创刊开始,《云冈研究》办刊水准就锚定国内学术界的旗帜刊物《敦煌研究》。云冈石窟和敦煌石窟齐名,而《敦煌研究》与刊物具有同质性,都是对石窟及石窟艺术的探讨和研究

  新办期刊,稿源短缺马志强团队积极和各高校名家约稿,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支持,两年来,先后有北京大学的韦正、罗新、倪润安教授,吉林大学的张鹤泉、邵正坤教授,黑龙江社科院的苗霖霖研究员,泉州师范学院的王万盈教授,山西考古所的张庆捷教授,以及云冈石窟研究院的王恒、王雁卿研究员等给云冈研究提供了一批高水平文章,保证了新刊物“等米下锅”的状态下,文章质量的水平不降反升。

  为了保证刊物具有时代性、学术性、思想性,马志强要求编辑部对一些反映学术前沿和具有新颖观点的文章实行特殊待遇,快编速发。对于一些文章内容较好,但有这样或那样不足的,反复与作者沟通,表达刊物的定位和标准,力求通过修改和润色达到出版要求有些作者不理解,认为不是为了评职称、结课题,编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甚至说一些话。遇到这种情况,马志强和刊物编辑们都坚持质量至上宁精勿滥原则坚守办刊初心,确保高质量高水平。

  虽然有不少比较满意的文章,但也有部分文章需要修改、需要斟酌、需要打磨。作为一位主编,马志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文章的修改和章节的调整方面许多参考文献需要订正,要翻阅大量的书籍,要上知网查众多的引用文章。可以说,从最初审稿的规范化,到文中图表及图(表)标的确定,再到排版,从一校、二校、三校乃至四校、五校,每一校都是一次“磨难”,但每编辑完成一期刊物,就有满满的成就感、幸福感。

  编辑部人手少,虽有分工但又不局限于分工,往往一人多能,大家团结协作,彼此拾遗补阙,配合默契。作为主编,马志强指手画脚、而是用行动带动工作初审、校对、终审每一个环节都全过程参与,排版、审图、看大样每一个步骤都全方位跟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心尽力。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每一期刊物办好,不辜负自己肩负的历史重担,不辜负建设云冈学的任。

分耕耘,一收获。在马志强和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云冈研究》逐渐被学界认可,被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认同。由于成绩显著,《云冈研究》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评定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马志强被山西省期刊协会高校期刊委员会评为优秀主编。在山西大同大学2023年度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他荣获了学校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正因为对教育事业和历史文化研究的热爱,才能对教学、科研、办刊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才能38年坚守一份职责,源源不断地给自己注入更多前行的勇气马志强感慨地说:“挖掘、弘扬云冈学和大同古都历史文化是我们的职责,更是历史使命。我们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做好云冈学的研究工作,聚集国内北朝研究学术精英,办好《北朝研究》和《云冈研究》这两个学术刊物,推动高水平云冈学学科建设把山西大同大学打造云冈学和北朝史学学术研究高地。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总值班室电话:0352-2088844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